1、非污染成因的土壤异常具有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价值。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也为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
2、一是完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施工示范井200多眼,解决了严重缺水地区4万多人的饮水困难,提出了解决该区人畜饮用水新的供水模式。二是针对淮北平原颍河、涡河、奎河、沱河等沿河地区村镇饮用水污染问题,开展了水质调查与供水方向研究工作,为解决沿河地区村镇饮用水提供了基础资料。
3、深层地下蓄水层是指深度在地表之下1公里左右的蓄水层,其蓄水量要比地表河湖总蓄水量大得多,目前探明的蓄水量已是地表水量的100倍。某些地下蓄水层甚至还存在着被封闭了几百万年的“化石”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4、地下水超采最直接的后果是可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地下水资源储备不足,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如果遇到长时间旱灾或其他突发事故,不仅农业会因为缺水...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防治有害元素超标引发的地方病,亟待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加快找水改水步伐。
5、但是,微咸水灌溉也应当进行科学的调控,以免造成大面积士壤盐分的有害积累。为了防止天然成因的劣质地下水造成地方病流行,加强饮水安全是重要的措施。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应选择水质良好的含水层进行开采,然后运送到存在浅层劣质地下水的居民区,帮助人们摆脱本地劣质水的危害。
三峡工程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库区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及时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已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基础工作。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云南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昆明地区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1981年成立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其前身称昆明地下水动态监测站。“七五”期间相继在开远市、曲靖市、大理市、玉溪市、楚雄市及景洪市建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分站。
摘要 本文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指出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过量掠取和加大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和改变,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防治对策。
由于滑坡作用是一复杂的地质过程,又由于地球物理方法求解反问题的多解性,所以,要利用多参数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各参数的统计规律,提高定量预测的准确性。
水文地质学地质遗迹11个、环境地质学和地质灾害地质遗迹3个、工程地质学地质遗迹1个[32]。通过上述对矿产资源、地下水和地质遗迹开发活动分析,可以得出: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开发扰动强度呈快速增大的态势,而地下水开采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强度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地质遗迹资源得到开发与保护。
1、防止地下水污染,首先要保护好地下水的补给源,其实质就是保护补给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是阻断地下水的污染源,广开地下水的补给源。 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和废物、生活污水垃圾、农业污水灌溉及农药化肥污染,保护地下水就必须防止这些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
2、在呼兰河以北地区HCO3·Cl(Cl·HCO3)水大面积向北扩展。水化学类型变化最大的是呼兰河以北的农业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与氮相关的污染型水化学类型,如HCO3·NO3(NO3·HCO3)-Ca·Mg型水、NO3-Ca·Mg型水及NO3· HCO3型水等。
3、所以水体底质的监测对查清某些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松花江的某些断面从水中不易检出汞,但从底质中却可检出。底质监测采样点的选择与项目的确定,可参考水质监测。 (5)水生生物的调查与监测:了解水生生物种群与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水污染状况。
4、一)污染问题 污染类型 (1)地表水污染 随着三江平原及上游地区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使地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表水污染具有明显的地段性,松花江污染最重,其次靠近城市的地表水污染较重,远离城市的地表水污染较轻。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2、设区的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专项规划,由该市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的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第十条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应当服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下级矿产资源规划应当服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
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森林火灾 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 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第十三条 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一)西露天矿采坑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抚顺西露天矿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露天煤矿,在矿山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造成周边企业厂房和居民建筑破坏,目前,地面变形仍在继续加剧,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